中国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2023年中国及31省市康养旅游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2024-11-29 120
核心提示: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我国康养产业发展迅猛。这些为改善康养环境、发展康养产业、提升养老服务而出台的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我国康养产业发展迅猛。这些为改善康养环境、发展康养产业、提升养老服务而出台的,与健康、养生、养老等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充分反映了国家及地方对康养发展的重视程度、康养产业布局以及康养规划进程,受到政府、学界、业界和民众的多方关注。

鉴于此,小皮围绕“康养”如何进入国家政策文件、“康养”在政策文件中的演变、当前驱动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三个问题,精选皮书数据库中的专家观点,为用户呈现我国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情况。

“康养”是如何走进国家各类政策文件中的?

为什么说2013年是中国康养元年?

有关康养产业的政策首先出现在养老和医疗领域,老龄事业历来是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多次被写入国家发展规划。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 号),9月28日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 号),直接针对养老、健康服务业的融资难、用地难、用人难和运营难等问题,“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一下子被时代浪潮推成了一个万众瞩目的朝阳产业。从市场经济的视角观察,具有高度福利性、服务性和公益性的“养老事业”,转化为国家战略下的具有市场性的“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国务院各部委深入贯彻落实这两个文件的精神,纷纷出台“产业扶持政策”,以养老产业、健康产业等为核心的“康养产业”很快就成为资本蜂拥的重点领域。传统房企转型发展康养地产,以泰康人寿、新华保险等为代表的保险企业也开始竞相拿地,逐鹿康养地产,规划建设各类“康养社区”“康养小镇”。因此在传媒和产业的视域中,2013年是开启“康养产业”历史的一年,是中国“养老产业政策”“健康产业政策”元年,也就是中国的“养老元年”“康养元年”。

从基地建设到医养康养相结合:康养在国家政策中的名字如何演化?

在国家出台的各类有关康养的文件中是以养老和健康为主导的。养老产业只涵盖生命周期中的老年部分,健康产业虽然涵盖生命全周期,但它是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更多的是在“医疗和医养”领域,涵盖领域不够全面。2017年《康养蓝皮书》对“康养产业”作了系统界定,之后经过不断发展,“康养”成为中国当下的“热词”之一。那么,我们循着国家政策颁布的“足迹”来探究“康养”在国家政策中“名字”的演变。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1号公告《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051-2016)》行业标准,给康养旅游的定义为“指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这是“康养”首次走进国家政策,其以“行业标准”的形式亮相,基于康养资源供给的视角,建设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同年9月根据标准,命名了“贵州赤水、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黑龙江五大连池、河北以岭健康城、湖南灰汤温泉”为全国首批5家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在“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部分,要求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并要求“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出现“康养产业”。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康养基地”和“健康养生服务”走进了中央文件。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出现“康养基地”,支撑“健康养生服务业”的发展。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在“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部署: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出现“医养康养相结合”,把“康养”系统化地推进为国家战略。

2020年12月,卫健委颁布《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要求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安全、规范、优质的医养服务,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从2013年到2020年,在国家政策层面,康养产业实现了从“事业性”到“产业型”的转型,完成了对“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护理服务业”“康养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架构了国家标准化的“健康产业分类统计”体系,并初步形成了康养基地筑台,康养地产先导、康养农业强势、康养旅游示范、康养医疗支撑、康养智能创新、康养金融保障的产业发展总态势,并通过“国家级康养产业示范区”和“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实践来引领地方政府行动,通过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制度来促进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摘自沈山,《国家康养政策的发展路径与“十四五”康养产业发展态势》,《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有删减。

中国康养旅游产业政策政策汇总及解读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恒大集团、海航旅业、中国旅游集团、绿城中国、中国绿发、复星康养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康养旅游产业政策

1、政策历程图

康养旅游一词被正式写入我国国家政策起始于201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并明确了“康养旅游”的概念,康养旅游便被国家纳入了经济发展战略。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国务院、文旅部等部门多次发布政策,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等文件,加速国内康养旅游行业的发展。

进入“十四五”时期后,康养旅游被写入多项“十四五”规划性政策,在政策的加持下,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2、国家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国家层面康养旅游行业政策汇总

国家对于康养旅游的政策支持开始于“十三五”初期,国务院在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应积极促进健康与田园、养老、文化、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升级换代和产业链进化。自此,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文件大力鼓励发展康养产业。

“十四五”以来,康养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更是达到高峰,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康养旅游,推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这无疑为各地布局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再添一把柴。

——国家层面康养旅游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康养旅游,推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在政策的大力鼓励下,“十四五”期间康养旅游将实现高速发展。

3、各省市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31省市康养旅游行业政策汇总

目前,我国康养旅游行业的发展正逐步提速,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国内各省市出台了促进康养旅游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31省市康养旅游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尽管我国各省市开始逐步出台政策,推动当地康养旅游行业发展,但由于目前康养旅游行业的规模体量较小,发展处于相对前期的阶段,因此在政策层面来看,很少有地方政府专门针对康养旅游行业出台相关政策,更多的则是将康养旅游行业的政策与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旅游政策等相结合。


 
标签: 康养产业平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动态
点击排行